![]() 现时代中,随着大众对于失智症的认识,许多人容易担心自己未来是否可能罹患失智症,虽然有很多外力无法控制的因子(如年龄、遗传),但美国阿兹海默氏症研究及预防机构(the Alzheimer's Research & Prevention Foundation)提出六大方向,可以降低失智或脑袋当机的风险: 1. 规律的运动:每周至少做150分钟中度强度运动。 2. 参与社交活动:参加志工活动,或定期参与社区活动。 3. 健康饮食:减少糖分摄取、避免食用反式脂肪,采取多蔬果、坚果及不饱和脂肪酸油的地中海饮食方式。 4. 心智活动刺激:学习语言、烹饪、插花、太极拳等新事物,玩数独、麻将、桌游之类的游戏,或是经常更换散步路线等。 5. 保持良好的睡眠。 6. 适时纾解压力。 除此之外,戒烟、控制血压及血脂、体重管理、勿过量饮酒,皆可降低失智症的风险。看起来其实并不难是吧?或许从现下开始就可以在日常中纳入这些好习惯,预防大脑当机start from now! 资料来源:大纪元
0 Comments
![]() 健康食品如何帮助心理健康?五类营养物质不知大家是否知晓,食物其实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帮助我们促进心里健康: 在水果、蔬菜和全麦类食品中,发现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可以为大脑细胞提供燃料。不同于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含糖饮料和零食中富含)释放葡萄糖的的速度,会出现峰值和低谷,复合碳水化合物会将葡萄糖缓慢释放到身体系统中。葡萄糖量的高低波动,会降低幸福感,并且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色彩鲜艳的水果中富含的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消除氧化应激,并且减少大脑炎症。这会提高大脑中让我们感到心情愉快的化学物质含量,让我们情绪高涨。 鱼类中含有的Omega 3和蔬菜中含有的维生素B,也可帮助大脑产生更多让我们感到高兴的化学物质,同时也可帮助预防痴呆症和抑郁症。 在酸奶,奶酪和发酵品种发现的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提高肠道中数以百万的细菌活性。这些细菌产生的化学信号反应在大脑中,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对压力的反应。研究表明,益生菌和益生元与抗抑郁药在相同的神经通路上发挥作用,从而减少抑郁和焦虑,使人们感到更加快乐。 转换健康饮食习惯会发生什么? 澳洲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进行了一项针对56名抑郁症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在为期12周的时间内,31名参与者接受了营养咨询,并将曾经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改为健康饮食。其他25人则继续保持原有的饮食习惯。参与者在试验期间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和谈话疗法不变。 在实验结束时,健康饮食组参与者的抑郁症状得到了显着改善。大约32%在心理测试中得分很低,不再符合抑郁症的标准,而对照组的数据则为8%。 另一个研究小组也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结果类似,同时对近期所有关于饮食模式和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回顾评价,也支持该结果。该评价发现,在41项研究中,坚持健康饮食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比吃不健康食品的人低24%到35%。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改善饮食习惯可能是一种经济且有效的抑郁症辅助治疗方法,同时也可以降低患精神疾病的风险。 资料来源:大纪元 ![]() 2019年4月2日,第12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年自闭症日主题:消除误区、倡导全纳。 因为误区,有人认为孤独症儿童是天才,不需要特殊支持;因为误区,孤独症儿童被拒绝入学。对孤独症人士的误区如此之多,不但成为文明社会的不和谐杂音,而且人为加大孤独症群体融入社会的障碍。孤独症人士的核心症状是社会交流障碍、行为和兴趣刻板狭窄,他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融入社会,而公众的误区使他们融入社会难上加难。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自闭症症状表现 一、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自闭症儿童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自己在地上转圈,喜欢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对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片、儿童电视剧则无兴趣。 二、孤独离群,不与他人建立联系。自闭症儿童喜欢独处,对父母没有依赖性,有些患儿在婴儿时期就有反应,不喜欢别人抱,在别人抱起时会哭闹。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周围发生什么事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不与他人产生目光接触。 三、言语障碍突出。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言语很少,情况严重的甚至没有言语,即使在别人大声呼喊的时候也不做应答。有些虽然可以发声,但是却无法完成情景交流,只能发出简单重复的声音。还有些患儿会表现为说话声音小或者发音不清晰,只有和他熟络的人才能理解他的意思。有些还会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在3-4岁半时出现言语能力突然衰退,失去情景交际能力。 资料来源:新华网 ![]() 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如果人体大脑深处不断经受压力则会提高患心脏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调查了300人,发现大脑深处区域(相当于杏仁核处的地方)感受到的压力活动越高,人就越可能得心脏病。现在的研究发现,紧张和压力与吸烟和高血压一样是触发心脏病的诱因。因此,心脏病专家说那些经常感受到压力的人应该得到如何解决压力问题的帮助。 人们早就知道精神压力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人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现在发现人脑深处负责情感区域的部分,比如恐惧与愤怒等情绪如果过分活跃,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增加心脏病的危险。研究人员还发现,当大脑的这一区域活动增加就会给骨髓释放一种信号,使其产生额外的白血球,这些过多的白血球会导致动脉发炎,继而会导致心绞痛、中风或是触发心脏病。 此外,如果人的压力越高,其身体发生炎症的机会就越大。因此,减压不仅只是改善人们的心理状况。 资料来源:BBC.COM 睡眠剥夺会对大脑造成严重的损伤。它会影响情绪,加重抑郁,恶化疼痛,并减弱各种执行能力,以致影响判断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注意力、记忆力以及做事的效率。
睡眠剥夺还会造成体重和生长相关的荷尔蒙失调;引起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身体容易生病,加速促炎状态的发展。 睡眠剥夺还可能成为致命性的。与睡眠不足相关的致命交通事故风险增加和饮酒相近。另外,每晚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群,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会高出睡眠正常人的2~3倍。更严重的是,慢性睡眠不足可能会慢慢地破坏身体健康的核心支柱。 做到9点,提升睡眠质量我们如何才能避免睡眠不足带来的危害? 1. 首先,优先考虑睡眠,并确保获得足够的休息时间。 在睡觉前,让自己有一个小时的放松休息时间,以便轻松过渡到睡眠状态。 2. 让卧室作为睡眠的空间,不把电子设备带进卧室。 3.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特别要固定起床时间,周末也不要例外。 4. 早上醒来后或等到太阳出来时,在阳光下沐浴15~30分钟。 5. 当感到困倦时再上床睡觉,哪怕会稍微延迟就寝时间。 6. 如果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还没有睡着,就需要考虑减少在床上的时间。 7. 多运动。 8. 饮酒或喝含咖啡因的饮品需要适度。 9. 当持续出现睡眠障碍时,请寻求帮助。 如果以上这些都不能解决睡眠缺乏的问题时,应该考虑找有认证的睡眠医师进行评估。失眠症认知行为疗法可能对慢性失眠有良好的效果。通过训练有素的治疗师、讲习班、网络课程和书籍,这种治疗已经越来越容易进行了。 如果出现夜间频繁醒来或早上太早醒来、打鼾、呼吸有暂停情况、夜间尿频、盗汗、磨牙、清晨头痛,以及白天过度嗜睡等症状,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症的迹象。 综合评估和适当的测试可以帮助进行有效的治疗。 睡眠应该是自然的,而不应该成为一个额外的压力。简单的调整就可以很快让你感受到益处。 所幸的是,改善睡眠的第一步是认识它的重要性,这是可以做到的。现在,让我们考虑进行一些改变,并在必要时利用更多资源,来获得只有良好的睡眠才能带来的、有益健康养生的长远效果。 资料来源:大纪元 |
New Mind Brain Health CentreNew Mind Brain Health Centre was established by Adj. Prof. Dr. Hiro Koo in Year 2018. Our team has contributed to and attained good reputations in this field throughout years. We provide high quality services to improve your brain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well-being.
新思维脑健康中心是由Adj. Prof. Dr. Hiro Koo于2018年成立。我们团队在业界已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并且也建立了良好的声誉。我们旨在给您带来高质量的服务,解决脑健康问他和达到理想的身心灵状态,以便可以更好地发挥大脑潜能。 |
DisclaimerAll pictures displayed in this website is for illustration purpose only. We claim no credit for any images featured on this blog unless otherwise noted. All visual content is copyright to it's respectful owners. If you own rights to any of the images, and do not wish them to appear on this blog,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 and they will be promptly removed. New Mind Brain Health Centre & New Mind Academy [owned by New Mind Sdn. Bhd. (1300336-D)].
本网站中的各文章由编辑尽其最大审慎提供信息,但不对内容之完整性和及时性做保证。因此,读者有义务自行专业地或委托专业人士对所有内容在其预期用途中的适用性进行检查。此外,如有侵权图片或者侵权的词语、语句,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 |
Contact UsEmail Address: newmindcentre@gmail.com
WhatsApp: +60167154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