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时代中,随着大众对于失智症的认识,许多人容易担心自己未来是否可能罹患失智症,虽然有很多外力无法控制的因子(如年龄、遗传),但美国阿兹海默氏症研究及预防机构(the Alzheimer's Research & Prevention Foundation)提出六大方向,可以降低失智或脑袋当机的风险: 1. 规律的运动:每周至少做150分钟中度强度运动。 2. 参与社交活动:参加志工活动,或定期参与社区活动。 3. 健康饮食:减少糖分摄取、避免食用反式脂肪,采取多蔬果、坚果及不饱和脂肪酸油的地中海饮食方式。 4. 心智活动刺激:学习语言、烹饪、插花、太极拳等新事物,玩数独、麻将、桌游之类的游戏,或是经常更换散步路线等。 5. 保持良好的睡眠。 6. 适时纾解压力。 除此之外,戒烟、控制血压及血脂、体重管理、勿过量饮酒,皆可降低失智症的风险。看起来其实并不难是吧?或许从现下开始就可以在日常中纳入这些好习惯,预防大脑当机start from now! 资料来源:大纪元
0 Comments
![]() 健康食品如何帮助心理健康?五类营养物质不知大家是否知晓,食物其实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帮助我们促进心里健康: 在水果、蔬菜和全麦类食品中,发现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可以为大脑细胞提供燃料。不同于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含糖饮料和零食中富含)释放葡萄糖的的速度,会出现峰值和低谷,复合碳水化合物会将葡萄糖缓慢释放到身体系统中。葡萄糖量的高低波动,会降低幸福感,并且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色彩鲜艳的水果中富含的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消除氧化应激,并且减少大脑炎症。这会提高大脑中让我们感到心情愉快的化学物质含量,让我们情绪高涨。 鱼类中含有的Omega 3和蔬菜中含有的维生素B,也可帮助大脑产生更多让我们感到高兴的化学物质,同时也可帮助预防痴呆症和抑郁症。 在酸奶,奶酪和发酵品种发现的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提高肠道中数以百万的细菌活性。这些细菌产生的化学信号反应在大脑中,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对压力的反应。研究表明,益生菌和益生元与抗抑郁药在相同的神经通路上发挥作用,从而减少抑郁和焦虑,使人们感到更加快乐。 转换健康饮食习惯会发生什么? 澳洲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进行了一项针对56名抑郁症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在为期12周的时间内,31名参与者接受了营养咨询,并将曾经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改为健康饮食。其他25人则继续保持原有的饮食习惯。参与者在试验期间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和谈话疗法不变。 在实验结束时,健康饮食组参与者的抑郁症状得到了显着改善。大约32%在心理测试中得分很低,不再符合抑郁症的标准,而对照组的数据则为8%。 另一个研究小组也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结果类似,同时对近期所有关于饮食模式和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回顾评价,也支持该结果。该评价发现,在41项研究中,坚持健康饮食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比吃不健康食品的人低24%到35%。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改善饮食习惯可能是一种经济且有效的抑郁症辅助治疗方法,同时也可以降低患精神疾病的风险。 资料来源:大纪元 ![]() 2019年4月2日,第12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年自闭症日主题:消除误区、倡导全纳。 因为误区,有人认为孤独症儿童是天才,不需要特殊支持;因为误区,孤独症儿童被拒绝入学。对孤独症人士的误区如此之多,不但成为文明社会的不和谐杂音,而且人为加大孤独症群体融入社会的障碍。孤独症人士的核心症状是社会交流障碍、行为和兴趣刻板狭窄,他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融入社会,而公众的误区使他们融入社会难上加难。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自闭症症状表现 一、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自闭症儿童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自己在地上转圈,喜欢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对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片、儿童电视剧则无兴趣。 二、孤独离群,不与他人建立联系。自闭症儿童喜欢独处,对父母没有依赖性,有些患儿在婴儿时期就有反应,不喜欢别人抱,在别人抱起时会哭闹。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周围发生什么事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不与他人产生目光接触。 三、言语障碍突出。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言语很少,情况严重的甚至没有言语,即使在别人大声呼喊的时候也不做应答。有些虽然可以发声,但是却无法完成情景交流,只能发出简单重复的声音。还有些患儿会表现为说话声音小或者发音不清晰,只有和他熟络的人才能理解他的意思。有些还会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在3-4岁半时出现言语能力突然衰退,失去情景交际能力。 资料来源:新华网 ![]() 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如果人体大脑深处不断经受压力则会提高患心脏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调查了300人,发现大脑深处区域(相当于杏仁核处的地方)感受到的压力活动越高,人就越可能得心脏病。现在的研究发现,紧张和压力与吸烟和高血压一样是触发心脏病的诱因。因此,心脏病专家说那些经常感受到压力的人应该得到如何解决压力问题的帮助。 人们早就知道精神压力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人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现在发现人脑深处负责情感区域的部分,比如恐惧与愤怒等情绪如果过分活跃,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增加心脏病的危险。研究人员还发现,当大脑的这一区域活动增加就会给骨髓释放一种信号,使其产生额外的白血球,这些过多的白血球会导致动脉发炎,继而会导致心绞痛、中风或是触发心脏病。 此外,如果人的压力越高,其身体发生炎症的机会就越大。因此,减压不仅只是改善人们的心理状况。 资料来源:BBC.COM 睡眠剥夺会对大脑造成严重的损伤。它会影响情绪,加重抑郁,恶化疼痛,并减弱各种执行能力,以致影响判断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注意力、记忆力以及做事的效率。
睡眠剥夺还会造成体重和生长相关的荷尔蒙失调;引起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身体容易生病,加速促炎状态的发展。 睡眠剥夺还可能成为致命性的。与睡眠不足相关的致命交通事故风险增加和饮酒相近。另外,每晚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群,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会高出睡眠正常人的2~3倍。更严重的是,慢性睡眠不足可能会慢慢地破坏身体健康的核心支柱。 做到9点,提升睡眠质量我们如何才能避免睡眠不足带来的危害? 1. 首先,优先考虑睡眠,并确保获得足够的休息时间。 在睡觉前,让自己有一个小时的放松休息时间,以便轻松过渡到睡眠状态。 2. 让卧室作为睡眠的空间,不把电子设备带进卧室。 3.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特别要固定起床时间,周末也不要例外。 4. 早上醒来后或等到太阳出来时,在阳光下沐浴15~30分钟。 5. 当感到困倦时再上床睡觉,哪怕会稍微延迟就寝时间。 6. 如果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还没有睡着,就需要考虑减少在床上的时间。 7. 多运动。 8. 饮酒或喝含咖啡因的饮品需要适度。 9. 当持续出现睡眠障碍时,请寻求帮助。 如果以上这些都不能解决睡眠缺乏的问题时,应该考虑找有认证的睡眠医师进行评估。失眠症认知行为疗法可能对慢性失眠有良好的效果。通过训练有素的治疗师、讲习班、网络课程和书籍,这种治疗已经越来越容易进行了。 如果出现夜间频繁醒来或早上太早醒来、打鼾、呼吸有暂停情况、夜间尿频、盗汗、磨牙、清晨头痛,以及白天过度嗜睡等症状,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症的迹象。 综合评估和适当的测试可以帮助进行有效的治疗。 睡眠应该是自然的,而不应该成为一个额外的压力。简单的调整就可以很快让你感受到益处。 所幸的是,改善睡眠的第一步是认识它的重要性,这是可以做到的。现在,让我们考虑进行一些改变,并在必要时利用更多资源,来获得只有良好的睡眠才能带来的、有益健康养生的长远效果。 资料来源:大纪元 ![]()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且令人无法放松的情绪感受,影响着人的工作与生活。事实上,有些食材能令人拥有好心情,有效帮助缓解焦虑情绪,提升抗压力。哪些食物可以抗焦虑呢? 营养师表示,现今有愈来愈多的研究结果显示,饮食对于情绪确实有某些影响。而食疗也可说是一种最健康、最自然,也最方便的治疗方式,所以选择正确的饮食,也是对抗焦虑的最佳方式之一。郑莉云提供5大类的抗焦虑的饮食: 1.全麦餐点 碳水化合物能提示大脑,以产生更多的血清素。由于血清素与人的情绪有关,当血清素分泌不足或功能不良时,就会焦虑悲观等心理问题。因此建议常吃全麦的餐点,全麦面包、面条、大麦燕麦片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豆类制品 当人体内的镁不足,会引发因压力而造成的头痛与疲劳,所以建议日常多吃一些豆类、豆类制品、核桃、栗子、杏仁等镁含量高的食物。 3.维生素C蔬果 经由研究证明,人体内丰富的维生素C能减少压力荷尔蒙的水平,同时加强免疫系统,也能使工作紧张而血压高的人,降低血压而有效恢复正常。建议日常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与水果。 4.乳酪、起士 经由研究证明,钙质的多寡与焦虑、情绪波动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平日多吃一些乳酪、起士、牛奶等钙质高的食物,而睡前喝一杯温热的牛奶也是降低情绪不安与失眠的好方法。 5.亚麻籽、酪梨 经由研究证明,ω-3脂肪酸能防止压力荷尔蒙激增,降低情绪障碍的发生。因此建议每星期至少吃2次鲑鱼、鲭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还有亚麻籽、酪梨、橄榄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资料来源:大纪元 ![]() 现代越来越多的孩童、青少年,甚至年轻人抱怨自己的生活愈来愈失控,焦虑、抑郁的情绪暴涨。那么如何从这样的困境中走出来,能够积极地主导人生呢?其实,很多人缺乏人生自主性是从孩童时期就开始了,而父母却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畅销教育书籍《自主性儿童》(Self-Driven Child)中提到:为了孩子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性。许多家长从家庭作业到结交朋友,坚持对孩子大事小事严格控制的教育方式效果并不好。该书作者威廉-斯蒂克斯鲁德(William Stixrud)博士建议家长:停止充当孩子老板或经理的角色,尝试“顾问”一角。 通常,孩子只有感到能够主导自己生活并获得他们想要的人生方向行走动力时,才可真正实现“自主性”。 神经心理学专家斯蒂克斯鲁德在过去三十年中,一直向不同的父母和孩子给予生活心理咨询。很多家庭向他抱怨:“我憎恨家里晚餐后的时间,因为那简直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导火线往往是因为孩子学校的作业,毫无意义的争吵将孩子与家长对立起来。他经常建议家长更换用词:“我能否帮上你的忙?”把自己当成孩子的顾问,尊重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这是自己的作业,自己完成,父母只会在旁协助。 父母可以设立协助的时间如下午6:30到7:30,然后对孩子说:“我不会与你争吵,我很爱你,我不想争吵。这是你的活儿,我相信你可以自己完成,然而我会协助你。”这时,许多家庭表示,家庭气氛瞬间降温。 “放开手”对许多焦虑的家长来说非常困难,他们焦虑孩子的成绩、能否上精英大学、找到好工作等等。他们误解获得成功的途径太狭窄,好像孩子稍有偏离就全军覆没了,其实非然。 斯蒂克斯鲁德说,多种研究显示,孩子上大学和今后在经济上或专业领域的成功与否并不“挂钩”,甚至与孩子今后人生是否获得满足与快乐也毫无关联。他认为家长不惜任何代价让孩子上最精英的大学才有前途的理念是错误的。现实是,我们不能“逼子成龙”,只能逐渐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根据其兴趣选择努力学习的方向。 斯蒂克斯鲁德在自己的孩子读小学时,就做过很多研究:学校成绩与日后成功几乎没有关联。他对孩子说:“我乐意看你的成绩单,但我不看重,我更看重你努力发展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学生,更重要的是努力地成长,拓展人生,如果你想成为运动员或者音乐家,或其它你认为重要的,那么我会更重视你的这些理想,因为这是你自发努力的动力,它将使你获得成功,而仅靠学校成绩并不能。” 斯蒂克斯鲁德的女儿上高中时,他曾对女儿说,如果你的学校成绩拿了C,我将给你一百元的奖励。斯蒂克斯鲁德说,这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成功,一时的挫折并没什么。后来,斯蒂克斯鲁德的女儿获得名牌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同样地,斯蒂克斯鲁德的儿子小学成绩并不理想,甚至难以毕业。斯蒂克斯鲁德采用相同的办法鼓励他。他从不监管他的学校作业,当儿子没做好时,只是给予一些建议和帮助,通常孩子都会接受。他认为应启发孩子如何学习,杜绝社交媒体和电脑游戏,充分利用在家的时间,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后来儿子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成为成功人士。 斯蒂克斯鲁德提到,一位专门研究青少年学习专注动力的科学家瑞德.莱森(Reed Larson)的研究结论是:如果孩子投入到其喜爱的事物中去,就会开发其脑力,提升专注力、活力、动力而且没有压力。所以,给予孩子自主性,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专业和努力学习的方向,给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就可教养出一个快乐的孩子。 资料来源:大纪元 ![]() 长期压力下的人,其大脑和免疫系统之间会产生怎样的联系?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小鼠反复耐受压力后,脾脏中的大量白细胞会给大脑传送消息,导致行为敏感化,而引致焦虑。研究人员相信,此结论也可推及人类。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这项研究,是11月13日在圣地亚哥举办的神经科学学会年会(Neuroscience 2016)上提交的,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 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生丹尼尔‧麦金(Daniel McKim)说:“我们发现,心理应激反应后的慢性焦虑,可能与脾脏中的免疫细胞有关。我们的研究强调,免疫系统或可成为精神疾患治疗的新靶点。” 麦金与该校的一位动物行为学家及另一位神经学家合作,通过研究在群落中经历“反复失败”的动物,试图解释免疫力和压力二者间复杂的彼此作用,以期改善耐受长期压力的人们的身心健康。 三位科学家发现,小白鼠在遭受压力之后,其免疫细胞的变化会持续大约一个月。他们表示,压力似乎会促使干细胞从骨髓跑到脾脏,在那里变成白细胞或单核细胞,并发生增殖,随后脾脏就装满了炎症细胞,“变成个压力存储器”。 实验中发现,小白鼠的脾脏与经受长时间压力后的“敏感化”密不可分,这种“敏感化”会导致焦虑、抑郁和其它认知问题。 研究者还表示,焦虑对于生存也许是件好事,但当人体这一系统被过度驱动时,就会发生问题。该研究成果也让他们对“拼凑出大脑和躯体进行双向沟通的细节”具有信心。 资料转自:大纪元 ![]() 为人父母的人都知道,教孩子怎么用餐具、怎样说谢谢,对其成长都很重要,但可能少有人想过,爱在孩子长大成人过程中究竟多重要。为了让孩子快乐健康地生活,寓教于爱很关键;而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也发现,父母对孩子的爱越多,他们的大脑发育得越好。 神经科学研究一直在考察大脑与学习和行为的关联。近年的研究则表明,爱的存在或缺失,是决定孩子大脑能否发育良好的最重要因素。 幼时受到充分关爱的孩子:海马体更大在2012年出版的《国家科学院论文集》(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中,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群学者提出,幼时得到父母充分关爱的孩子,进入学龄之后,比未能得到足够的爱的同龄人海马体要大10%。(研究只针对非抑郁儿童。) 这项研究的对象是92个3至6岁之间的孩子及其父母,研究人员带他们进实验室,录下父母(几乎都是母亲)如何帮助孩子解决一个稍有难度的问题,然后让不认识他们的研究人员估计他们日常培养孩子所花的心力。数年后,用磁共振成像(MRI)测定孩子的海马体大小,发现得到父母特别关爱的孩子,大脑两侧海马体明显更大。 据医学研究,海马体较小的人,罹患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精神疾患的风险更大一些。海马体不但在形成和储存记忆、应对紧张压力方面很关键,也能抑制应激和炎症反应(以免对器官和大脑造成损害),而海马体的增长也与脑容量增长有密切关系。 这项研究的结论是,父母越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其中包括给他们拥抱、亲吻、微笑和无条件的鼓励,活动中带上他们、对他们感兴趣,全家一起休闲,还有各种促其成长的沟通方式),孩子的大脑发育得越好。 “很明显,(父母的)培育对孩子的后天发育具有非常非常大的影响。”此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心理学博士琼安‧鲁比(Joan Luby)如是说。 人类的大脑有汲取爱而获得成长的机制除了食物、水和住房,获得爱与培育可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这二者不仅搭建著孩子未来通往幸福的途径,也是学习生存技能所需。大脑汲取爱而获得成长的能力,或许是造物主让人类凝聚在一起、获得精神文化传承的一种机制。 如果说人类的大脑有汲取爱而获得成长的机制,父母要如何与孩子沟通,才有助于他们全面的发育成长呢? 用爱心和孩子沟通 可全面提升其能力和信心其它研究也表明,和孩子谈论他们的所思所想,可以提高其语言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社会参与感。 心理学家建议,父母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来设法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 不加评判地分享对他们生活中重要事情的观点; ◎ 就他们的感受和他们对话; ◎ 允许他们就难理解的问题提问;以及 ◎ 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建立在沟通基础上的亲情连结,会在孩子的内心种下被认同感和信心,他们也会学到成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看来,爱不但可以改变孩子的大脑、塑造孩子的未来,也将借此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父母们不妨尝试! 资料来源:大纪元 ![]() 一觉醒来,很多事情都要忙起来,而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米‧卡蒂(Amy Cuddy)建议,睡醒觉不妨先做一个动作,一天的感觉会大不同;经年累月,会整体提升人的信心、改善人的情绪。 担任哈佛商学院教授的卡蒂著有《存在:让最有力的你迎接挑战》(Presence: Bringing Your Boldest Self to Your Biggest Challenges)一书,该书探讨了我们的肢体动作对思想情感具有微妙而有力的影响。 卡蒂的TED主题演讲也解释了为何像“神力女超人”一样站立会增强人的信心,是所有演讲中观看人次第二多的。 她提出,一个简单的姿势就可以使我们更有信心,那就是清晨大大地伸个懒腰。 卡蒂进一步解释说,一醒来就双臂张开做个大V的姿势,会让你感觉身躯更庞大。“这显然是双向效应。(当人感觉很好时,人会情不自禁做出这种姿势。)而醒过来就伸展双臂的人,也会变得超开心。” 同理,如果醒来时像一只蜷曲的猫咪,对人的状态也有不良影响。卡蒂说:“有一些证据表明,如果以胎儿的姿势睡觉,醒来时心理压力会大得多。” 据统计,五分之二的人以蜷曲的姿势睡觉,长年累月,会感到信心不足。而要避免这种情绪,方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心理外的角度来看! 从健康角度看,伸懒腰时能够轻松进行腹式与胸式呼吸。透过这两种呼吸刺激内脏的活动,促进身体的基础代谢。 舒展、抻拉的动作还有诸多好处,包括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打开经络、疏通气血,驱散长时间固定姿势、肌肉紧绷带来的疼痛不适,也能降低焦躁、压力,改善怠惰疲乏。 虽然一开始有意做伸展,可能会有点勉强,但过不了很长时间,你就会非常自然地大大伸开双臂,享受每个明媚的清晨了! 资料来源:大纪元 ![]() 你是否长期闷闷不乐,怎么也摸不透情绪低落的根源?有学者提到:过得开心不开心不见得是外界的刺激所引起,很可能与肠道健康有关。 人们总是把不快乐的情绪归因于外界的影响,如沉重的压力、霸道的上司、找碴的恶邻或难相处的同事⋯⋯情绪好坏进而会影响肠胃功能;令人想不到的是:肠道菌相也可能左右人的心情。 研究发现,肠道中好菌数量较少的人,容易患有肠躁症或发炎性肠道疾病,而这类人得到焦虑症或忧郁症的风险也比较高。 德国作家、攻读医学的茱莉亚·安德斯在主题为“肠道科学出乎意料的迷人”的TED演讲中提到,她在认知这一点后,对心情好坏开始有不同的看法,不再一味地向外界寻找情绪的根源,因为它也可能是内在因素造成的。 肠道是大脑的重要顾问 人们通常都认为是大脑下指令,把指令送到其它器官,这些器官都得听命行事。 寻找涉及肠子与头脑间关联的科学文献时,安德斯惊讶地发现:虽然有10%连结大脑和肠子的神经会把资讯从大脑传到肠子,但有趣的是,90%连结神经会把资讯从肠子传送给大脑。 在遇到压力时,肠子感知到来自大脑的神经递质,于是减缓所有的工作,这时身体就可能出现神经性呕吐或神经性腹泻,以便摆脱掉它不想消化的食物,从而储存能量以应对压力。 经过多方研究后,安德斯得出新的结论:肠子实际上可能是大脑最重要的顾问,因为它收集的资讯不只是营养品质好坏,还包括体内免疫细胞、血液中荷尔蒙的情况等等;整合这些资讯后,将它们送到传递到大脑内负责管理情绪等区域。 增加肠道好菌 改善低落情绪 有学者提出肠道菌群-脑轴理论(gut microbiota-brain axis),认为肠道细菌与大脑存在相互调节作用,进而影响情绪,因此称肠道为“第二大脑”或“腹脑”。也就是说,情绪不只由大脑决定,肠道健康也影响着人的喜怒哀乐。或者可以说是情绪与肠道健康互为因果。 ***多吃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味噌、纳豆、德国酸菜、韩式泡菜,就可以补充益生菌,改善肠道环境。民众也可以服用益生菌补充剂,但仍得温馨提醒,若要服用补充剂,最好先询问专业医师再购买。 资料来源:大纪元 什么是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 Anxiety Disorder;GAD)?广泛性焦虑症是属于焦虑症的一种,特征是对许多事件有过度的担忧,闽南话叫做“搞操烦”,而且此担忧已经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功能。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疾病,初发于青春期至成人早期,常常是中老年以后逐渐显出较明显症状。一般要判断是否为广泛性焦虑症,除了出现焦虑和担忧外,依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诊断标准来认定,还会有以下的症状;也就是在过去六个月期间,焦虑及担忧伴随发生下列六项中三项或以上,影响生活过半时间。而一般生活中的焦虑不会有这么多症状。 (1)坐立不安或感觉紧张 (2)容易疲累 (3)难保持专心或心中一片空白 (4)易怒 (5)肌肉紧绷 (6)睡眠障碍 家族史增加罹患风险 有家属罹患广泛性焦虑症的人,得到广泛性焦虑症的风险是一般人的六倍,而且更容易罹患忧郁症、躁郁症、其他种类的焦虑症(例如恐慌、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等等),或合并广泛性焦虑症与其他精神疾病。 抗焦虑的药物依赖 要精确的诊断广泛性焦虑症,需要透过精神专科医师、身心科医师的问诊。在治疗上使用药物的目的是有效控制症状;药物仅止于症状缓解,虽然能协助放松、帮助入睡的效果,效果很快,但是治标不治本,长期使用也会有成瘾的风险。 如果有民众说自己安眠药越吃越多、镇定剂越吃越没效,可能要考虑已经有药物依赖的问题。因此建议,除了服用药物外,最好能一同搭配适度的心理治疗,改变对于预期压力、生活事件的认知方式,学习放松技巧,而这些方法在正常情况下能使焦虑的情况,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和消失。 资料来源:大纪元 长期压力下的人,其大脑和免疫系统之间会产生怎样的联系?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小鼠反复耐受压力后,脾脏中的大量白细胞会给大脑传送消息,导致行为敏感化,而引致焦虑。研究人员相信,此结论也可推及人类。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这项研究,是11月13日在圣地亚哥举办的神经科学学会年会(Neuroscience 2016)上提交的,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 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生丹尼尔‧麦金(Daniel McKim)说:“我们发现,心理应激反应后的慢性焦虑,可能与脾脏中的免疫细胞有关。我们的研究强调,免疫系统或可成为精神疾患治疗的新靶点。” 麦金与该校的一位动物行为学家及另一位神经学家合作,通过研究在群落中经历“反复失败”的动物,试图解释免疫力和压力二者间复杂的彼此作用,以期改善耐受长期压力的人们的身心健康。 三位科学家发现,小白鼠在遭受压力之后,其免疫细胞的变化会持续大约一个月。他们表示,压力似乎会促使干细胞从骨髓跑到脾脏,在那里变成白细胞或单核细胞,并发生增殖,随后脾脏就装满了炎症细胞,“变成个压力存储器”。 实验中发现,小白鼠的脾脏与经受长时间压力后的“敏感化”密不可分,这种“敏感化”会导致焦虑、抑郁和其它认知问题。 研究者还表示,焦虑对于生存也许是件好事,但当人体这一系统被过度驱动时,就会发生问题。该研究成果也让他们对“拼凑出大脑和躯体进行双向沟通的细节”具有信心。 资料来源:大纪元 虽然神经元在生命早期会激增,其再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放缓,但新的神经元确实还在继续生成。事实上,成年大脑每天会产生数百个新的神经细胞,且是在与记忆、情绪、学习和情感密切相关的大脑区域(海马体)中产生。如此看来,我们即使在变老,仍有机会改善记忆力,这真是个好消息!
据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t)的约纳斯‧弗利森(Jonas Frisen)研究,成年大脑的海马体每天约产生700个神经元。鉴于人脑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组成,这个数目似乎不多。 不过,伦敦国王学院讲师、干细胞资深研究者珊德琳‧修瑞德(Sandrine Thuret)博士在TED演讲中这样说:“当我们年届半百时,我们海马中与生俱来的神经元将被完全代之以成年时期产生的神经元。” 既然如此,两个重要问题随之而来: ‧ 我们有哪些活动或行为会破坏神经元生成? ‧ 我们如何促进神经元再生,从而改善记忆力、学习能力及心理健康?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主要都在于生活方式的选择,但也与所患病症有关。例如,研究显示,抑郁症可能减缓神经元的产生,用抗抑郁药治疗则可促生神经元;而癌症疗法(包括放疗)则对神经元再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推荐给大家的调节方式&因素: 1. 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7至8小时有助于脑细胞生成,睡眠太少会抑制神经元产生。 2. 掌控压力。过度的应激反应会干扰神经细胞的生成。无论是深呼吸、冥想、瑜伽、太极,还是循序渐进放松身心,你都需要定期锻练! 3. 不断学习。学些新东西可使大脑得到锻炼,无论是通过你的爱好、还是上课,是学习新语言还是玩乐器,都可刺激神经元的再生。 4. 夫妻生活,有助于人体生成新的脑细胞。 5. 有氧运动。研究已证实,跑步可促进神经元再生。 6. 控制热量摄入。研究也表明,少摄入20%到30%的热量可以促进神经元生成。2013年的一篇评论指出:“限制热量摄入是可使多种生物延年益寿的唯一可靠的非遗传干预途径。”当然,避免营养不良也很重要。 7. 尝试间歇性断食。在此方面已有多项研究。一种断食法是隔日断食,对多数人来说都太难了;另一种是每周或每10天断食一天;还有一种,是在断食日中将摄入的热量大幅减至约500至600大卡。很多专家认为,比起平日限制热量摄入,断食法更有益于神经元再生。 8. 多吃让人“聪明”的食物。富含类黄酮的食品如蓝莓、黑巧克力和富含ω-3脂肪酸的食品(如多脂肪鱼类——鲑鱼、金枪鱼等)可促进神经元再生。而高饱和脂肪、高酒精饮食则有相反作用。例外的是红葡萄酒,其中含有白藜芦醇,对神经元再生而言属于“中性饮料”。当然也要节制饮用。 9. 多加咀嚼。日本有研究表明,需要咀嚼的食物(如比较脆的食物)有助于神经元再生,饮食过软则有干扰作用。 当我们变老时,完全有可能继续生成新的脑细胞。只需对生活方式加些调整,就可以有效地对抗老化和记忆力损失,进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 安德莉亚‧东斯基(Andrea Donsky)是美国注册营养师,也是健康购物者(The Healthy Shopper)公司及天然营养保健媒体Naturally Savvy Media的联合创始人。天然饮食和有机饮食的健康益处,是东斯基致力研究的方向。本文原载www.NaturallySavvy.com。 资料来源:大纪元 ![]() 根据研究,与同侪相较,患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的孩童似乎也比较容易有书写障碍,像是拼字及文法出现错误。 什么是书写障碍呢? 书写困难(Dysgraphia 或 Agraphia),又称书写障碍,也是一种学习障碍。一种以手写字所产生的学习不利现象,跟阅读能力或是智力障碍无关。 书写障碍者通常还是可以写字,但是缺乏某些精细动作技巧,例如胜任绑鞋带等任务有困难。他们通常也缺乏基础的拼音技巧,例如对于英文字母p、q、b、d,以及中文注音符号的辨识有困难。在书面上作文时经常会写错字。问题会在在幼童时期逐渐接触书写时浮现,可能会出现不合适的字体大小跟空间配置,或者如果没有提醒的状况之下会写错或拼错字。 通常这类的书写障碍可能也会合并其他学习障碍,但不见得会有其他社交或是上课的问题。书写障碍也可能在妥瑞氏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或是如阿斯伯格等自闭症候群发生。 —————————————————————————————————————————————————————————————————————————————————————————————————————-- 专家表示:“对学术成就、社会及行为福祉而言,书写是很重要的技能。”而教师及家长往往忽略书写语言障碍的严重性。如果没有在初期察觉过动儿的书写障碍,并想办法解决,孩子可能成年后都还身受其苦。 书写障碍在罹患过动症的男孩及女孩间较为普遍,将近2/3的过动男孩,有书写障碍,比例远高于非ADHD同侪的1/6。 另外,57%罹患过动症的女孩也有书写障碍,非ADHD同侪则不到10%。 资料来源:大纪元 蛋白质经过消化分解会变成小分子的氨基酸,像是色胺酸、苯丙胺酸、麸胺酸,这些正是形成影响情绪的神经传递物质与荷尔蒙的原料。
血清素是让人放松快乐的神经传递物质,是由色胺酸经过与叶酸、铁、烟碱酸、氧等营养素代谢成5-羟基色胺酸,再与维生素B6代谢成血清素。能摄取到色胺酸的食物来源有瘦肉、深海鱼、蛋、南瓜子、黄豆。 多巴胺、正肾上腺素则可以让人有精神、兴奋、增加专注与警觉性。是由苯丙胺酸经过与叶酸、铁、烟碱酸代谢成酪胺酸。接着酪胺酸可转换成多巴胺、肾上腺素、正肾上腺素、T3、T4等等。酪胺酸再与叶酸、铁、烟碱酸维生素B6代谢就会转变成多巴胺,多巴胺与维生素C、铜、氧作用形成正肾上腺素。苯丙胺酸的食物来源有奶类、小鱼、贝类、黄豆。或是选择酪胺酸含量多的食物如起司、鱼、贝类、香蕉、巧克力等等。 GABA(γ-胺基丁酸)由麸胺酸经由与维生素B6、矿物质锌作用形成,是人体主要有抑制与缓和神经作用的神经传递物质,能让身体放松平静,有助于睡眠。富含麸胺酸的食物有肉、豆、蛋、奶、葵花子、杏仁、腰果、花生、芝麻等等。 资料来源:大纪元 ![]() 之前有许多研究发现黑巧克力对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有好处,其实这是否是个正确的营养学理念呢?日本内阁府及大型食品公司明治公司共同研究亦显示,如果人持续摄取含有高成分可可的巧克力(即黑巧克力,Dark chocolate),可能有助于大脑的年轻化。 据中央社报导,日本内阁府的革新研究开发计划ImPACT山川计划小组及明治公司,18日在东京向公众发布其研究成果,指出摄取高含量可可(可可成分逾70%的巧克力)有助于脑的健康。 研究显示,持续摄取可可含量高的巧克力的话,大脑皮质的量会增加,这有助于提高学习功能。 这项针对30名(男女各半数)年龄介于45至68岁的男女为研究对象,让这些人每天摄取高含量可可的巧克力约25公克,持续摄取4周。 摄取前后的脑部健康程度以核磁共振造影(MRI)计测,对“大脑皮质的量”、“神经纤维的质”这两项做评估。结果发现,其中有6成试验者的大脑皮质量增加,大脑年轻化的程度约1、2岁。 而之前意大利专家在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过一篇论文,比较黑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的区别。实验发现吃了黑巧克力的志愿者血液中抗氧化剂活性增强,而吃牛奶巧克力或吃了黑巧克力又喝了牛奶的人血液中抗氧化剂活性在原来的水平上下浮动。 据有关资料介绍,黑巧克力(Dark chocolate),硬度较大,微苦,一般指可可固形物含量介于70%到99%之间,或乳质含量少于12%的巧克力。黑巧克力的可可含量越高,就意味着含糖量越低。所以高可可含量的黑巧克力,最大特点就是不甜。 如果你购买巧克力,可以留意一下食品标签上注明的**% minimum cocoa,就是指的可可含量**%,可可含量是评价巧克力好坏的一个标准。 资料来源:大纪元 ![]() 德国弗莱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的一项研究首次披露,人们在睡眠时会重置大脑的记忆连接,使其大脑“重新开机”,得以再重新储存新的记忆。 研究首次公布睡眠与大脑的关系 弗莱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大脑的连线是紧绷的,充斥着清醒时的十几个小时中的各种对话、图像和事情。而在睡眠时,这些连接会被削弱,大脑会将对这些事物的连接清除干净,使记忆的储存空间清空如新。 主导这项研究的精神科医生尼森(Christoph Nissen)解释说:“随着清醒时间的增加,整体神经元之间的连结也不断地增加并强化,最终在长时间清醒或被剥夺睡眠的状况下达到饱和点。” “如果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结点)没有缩小,大脑会失去建立新突触的能力,进而损害大脑神经元建立新记忆的功能。” 这项研究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指出大脑突触受到睡眠的影响。它被视为现今对睡眠的第一个具体说明,有助于科学家对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和精神健康障碍相关症状的实际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长时间不睡致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为了研究睡眠对大脑的影响,研究人员观测了20名19岁到25岁之间的学生,他们全部为惯用右手的非吸烟者,无任何精神疾病史、吸毒或药物使用记录。 在实验之前,这些参与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夜间睡眠(约7小时左右)。而在实验开始之后,这些学生保持24小时清醒,他们可以玩游戏或烹调食物,但不能饮用咖啡因饮料。 研究人员随后以磁波刺激学生脑部控制运动的区域,以触发其左手抽搐。研究人员发现,睡眠不足者几乎不需要任何磁脉冲来触发反应。这表明,这些受测者的大脑比那些有充分休息者的大脑更“兴奋”,因此突触更强。 缺少睡眠,突触饱和 尼森接着让这一组人与有充分睡眠的人进行字词活动,这个活动依赖大脑建立新的记忆(神经元间的连接)。 在这些测试中,睡眠被剥夺的参与者,其表现远远逊于有充分休息的群组。这表示在缺乏睡眠的情况下,大脑的突触饱和、非常紧绷,它使人们易怒,无法思考清楚。 尼森警告说,光是一天晚上不睡觉,阻止了大脑重置,就会导致隔天一整天迷迷糊糊、反应慢和头脑不清。 他说:“虽然我们实在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在生活中,花如此长的时间处于这种不活动状态,所以睡眠一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我们的研究强调了睡眠的重要性,并且认知了睡眠时的大脑是非常活跃的,而不是在浪费时间。”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资料来源:大纪元 ![]() 配合每年的十月-国际间订定的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意识之月(ADHD Awareness Month),在此特别集结了一些关于ADHD的资讯,希望可进一步提升大众对此问题的了解。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问题,很多时候父母会误以为是孩童活力过剩或是顽皮而已,却不知里头涉及了更多。 ADHD会引发注意力不足或过动冲动相关症状,最简单的日常例子包括: -粗心大意、 -容易分心、 -写作业很久、 -东西常弄丢、 -做事拖拖拉拉、 -爱插话或是抢话、 -坐不住、 -冲动没耐性等等, 以上的症状常造成学习、人际、家人互动等方面的困扰…… 根据不同的研究报告显示,每100名学龄儿童中,约有3至7人患有ADHD,而男女比例估计为4比1至9比1。女童通常较迟才被发觉出现问题,有专家指这可能是由于女童的病征普遍比男童轻微,在诊断时亦较男童难于察觉,所以较少被家长及老师发现。 另外,根据研究显示,透过情绪行为治疗等相关类型的协助,绝对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症状、减少功能损害。除了儿童自身以外,还需家长、老师、治疗师及医师的共同努力,改善症状绝不是不可能任务噢。 想要一心多用、以此来节省sh时间?可你是否曾想过,人脑究竟适合不适合如此“多工”?
正确来说,人的身体和心智先天上根本不适合多工运作。为什么一心多用会降低工作精度和工作效率?这可以从大脑的生理运作来了解: 由于人脑神经纤维储存的能量很少,所以当我们思考、解决问题或者记忆时,大脑灰质会索取稳定的氧气、葡萄糖和养分等补给。如果这时你同时动用大脑多个部位,人体就会自动把血液分散到这几块区域,如此一来,每个心智活动部位所得的养分都会变少。可以说,多工的数目越多,大脑就越不灵光。 做个简单比喻,这就好像一名消防队员用一条水柱来回喷洒三间着火的房子,可是每间房子分到的水量根本就不足以把火扑灭。 一心多用有害大脑: 最早研究一心多用的报告部分来自英国,其中最有名的是2005年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心理学家威尔森(Glenn Wilson)博士的研究,经过80个临床试验,他发现,人在工作的时候如果被电话、email和简讯分心,其智商下降的程度比吸食大麻还严重。实验表明,一心多用会使人的平均智商暂时性减少10分(男性减少15分,女性减少5分),相当于一整夜没睡。 另有研究发现,经常一心多用会使大脑灰质萎缩,导致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性变差等副作用。研究显示,人在同一时间接收多项资讯时,不容易掌握重点与排除无用的资讯。 多工的习惯还会改变大脑运作模式。当人从一件事切换到另一件事时,新资讯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Dopamine),使人感到兴奋,长此以往,一心多用会变成一种“瘾”,人会沉溺于这种资讯切换的刺激,再也无法定下心来、专注在一件事上。 资料来源:大纪元 现时代的生活步伐快的不行,在每日的各色事务中打转的你,是否曾经问过自己这么一句:你是脑过劳一族吗?
或许你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不妨自我检视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用脑过度: -您如果是上班族,上班时间一星期有没有超过42小时 -如果您是学生,上课一星期有超过30小时吗? 长时间用脑,您就是脑过劳一族! 用脑过度可能会造成“脑损伤”,专注力和记忆力恐怕就会下降10%,而且许多调查结果皆发现,近年来脑过劳的病患有年轻化的趋势,30岁的上班族,至少增加一成。 脑部受到伤害,或许并没有最显著的症状来判断,但是平日里开始会忘东忘西,注意力无法集中,这都是脑过劳的“症头”。 此外,虽然还在研究阶段,但“失智”恐怕跟“脑过劳”也有关系,在日常中保持睡眠充足、适量运动、纾解压力很重要, 不然就要多吃补脑食物,像是维生素ACE,像是菠菜、坚果类,还有鸡肉这样的蛋白质。 虽然脑子看不见,可别忽略了,万一受伤老化,可就来不及了。 资料来源:大纪元 许多因素会导致抑郁症。研究发现,吃对食物能改善心理健康,控制抑郁病情。 最近,《生物医学中心——医学》(BMC Medicine)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患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的人在吃较健康的饮食时,心情会有所改善。所谓健康饮食,意味着吃全天然食品,少吃精制食品、油炸食品和甜食。进行抗抑郁饮食后,有超过30%的抑郁症患者症状缓解。 9种抗抑郁食物 1. 蘑菇 蘑菇成为抗抑郁食物有两个原因:可降低血糖水平,平稳情绪;能像益生菌一样促进肠道健康。我们体内的大部分血清素是由肠道中的神经细胞制造,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换句话说,健康的肠道意味着更健康的大脑。 2. 酪梨(牛油果) 酪梨含有油酸形式的健康脂肪,对大脑有益。平均每颗酪梨还含有4克蛋白质,并含有不同种类的维生素B、维生素C、E-12,而且含糖量低,含纤维量高。 3. 莓果 抗抑郁饮食包括蓝莓、覆盆子、黑莓和草莓,因为它们富含抗氧化剂。多项研究表明,食用大量抗氧化剂的人,忧郁程度较低。 4. 深色绿叶蔬菜 菠菜和羽衣甘蓝等深色绿叶蔬菜,都是营养丰富的抗炎战士。 2015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疾病学》(JAMA Psychiatry)的一项研究指出,严重的抑郁与脑部发炎有关。绿叶蔬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C、E、K以及矿物质和抗炎植化素。 5. 洋葱 洋葱不一定会出现在每一种抗抑郁饮食中,但包括著名医生乔尔·傅尔曼(Joel Fuhrman)博士在内的一些专家认为,洋葱有助于对抗抑郁。洋葱和大蒜可降低罹患消化道癌的风险,二者也都含有抗炎的类黄酮抗氧化剂。 6. 番茄 番茄含大量的叶酸和α-硫辛酸,可以帮助对抗抑郁症。 一些研究显示,患有抑郁症的人体内叶酸不足,叶酸可以防止神经递质的产生受到抑制。 α-硫辛酸有助于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稳定情绪。 7. 豆类 豆类消化慢,有助于稳定血糖、调节情绪。事实上,豆类被认为是一种抗糖尿病和减肥食品,可以取代面包和其它加工谷物。 8. 苹果 和莓果一样,苹果富含抗氧化剂,可以修复炎症。苹果还含有大量可溶性纤维,帮助人体平衡血糖。 9.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某些形式的蛋白质似乎对抑郁症患者特别有帮助。鲔鱼、火鸡和鹰嘴豆都是抗抑郁的食物,因为它们含有色氨酸,色氨酸是制造血清素的必需物质。 抗氧化剂在任何营养饮食中都是重要部分,在抗抑郁饮食中更是不可或缺。 大脑很容易受自由基损伤,自由基是受损的分子,会导致炎症、过早衰老和细胞死亡等问题。所以如果可以摆脱自由基,可能能够避免情绪问题。 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可以减少自由基造成的伤害。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A(β-胡萝卜素)是日常食物中常见的抗氧化剂。 <本文原载自Bel Marra Health> ![]() 大脑是人体非常的重要器官。不管是脑力发育时期的儿童,学业紧张的青少年,成年的脑力工作者,还是记忆力下降的老年人,补脑健脑都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保证每日足够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还可以通过食物为大脑补充营养。以下介绍几种补脑的食物,供大家参考。 1. 核桃 核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含量,因此吃核桃对人的心脏有一定的好处。此外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E,可防止细胞老化,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所以核桃有“万岁子”、“长寿果”之称。每天早晚各吃几枚核桃,实在大有裨益。但不能过食,过食会出现大便干燥、鼻出血等情况。 2. 鱼肉 鱼是促进智力发育的首选食物之一。鱼肉含有丰富的DHA,俗称“脑黄金”,对提高人脑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非常重要,并能控制脑细胞的退化,延缓衰老。同时,鱼肉的脂肪含量非常低,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质,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3. 鸡蛋 鸡蛋的营养丰富,是人人皆知的滋补食品,它被营养学家们称之为完全蛋白质的模式。蛋黄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卵黄素,对神经的发育有重要作用,有增强记忆力、健脑益智的功效。 4. 南瓜 南瓜是β-胡萝卜素的极佳来源。荷兰研究发现,多摄取β-胡萝卜素可维持较敏锐的思考能力。深绿色叶菜、胡萝卜、甜椒、番薯、木瓜、芒果等都富含β-胡萝卜素。而南瓜子所含的锌,可帮助脑部发育,有助脑部灵活运作;如果锌摄取不足,容易导致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 5. 海带 海带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卵磷脂等营养成分,有健脑的功效,海带等海藻类食物中的磺类物质,更是大脑中不可缺少的。 6. 葵花籽 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种子,可以作零食,还可以制作糕点。由于葵花子含有大量的油脂,所以是重要的榨油原料,近几年来深受营养学界推祟的高档健康油脂。葵花籽含有丰富的铁、锌、钾、镁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E,有一定的补脑健脑作用,可使大脑思维敏捷及增强记忆力。 7. 花生 花生富含卵磷脂和脑磷脂,它是神经系统所需要的重要物质,能延缓脑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脑血栓形成。实验证明,常食花生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延缓衰老,是名符其实的“长生果”。 8. 香蕉 香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钾离子的含量较高,另外香蕉中还含有一种能够帮助人体制造开心激素的氨基酸,可减轻心理压力,常吃香蕉补脑很有帮助。 9. 牛奶 很多人都有喝牛奶的习惯,牛奶是非常完美的营养品之一,它富含蛋白质、钙,及大脑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钙最易被人吸收,是脑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此外它还含对神经细胞十分有益的维生素B1等元素。如果用脑过度而失眠时,睡前一杯热牛奶有助入睡。 10. 芝麻 黑芝麻中含有的脂肪大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拥有者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常吃黑芝麻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胆结石,同时还有延年益寿、健脑益智的作用。 资料出自:大纪元 ![]() 大脑的组成物质中脂肪比例相当高,最重要的是ω-3/ω-6脂肪酸摄取的比例。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与EPA(二十碳五烯酸)是最常被讨论的ω-3脂肪酸,因为DHA是构成神经细胞的原料,会影响神经细胞膜的功能,抑制神经发炎,也与血清素、多巴胺、正肾上腺素等神经传递物质有关,DHA不足容易忧郁,认知功能也会减退。EPA则可减少容易造成发炎反应的花生四烯酸与前列腺素PGE-2合成,避免身体与大脑发炎。 太多的ω-6脂肪酸容易促进发炎反应,因此ω-3/ω-6脂肪酸摄取的比例很重要,多增加ω-3脂肪酸摄取,食物来源有鲑鱼、鲔鱼、鲭鱼、秋刀鱼等等,植物来源有紫苏籽油与亚麻仁油,但紫苏籽油、亚麻仁油中的ω-3脂肪酸为α-次亚麻油酸,只有10%左右会转变成DHA、EPA。 而ω-6脂肪酸多的油脂如葵花油、葡萄籽油、沙拉油、麻油,摄取量就要少一些。 资料来源:大纪元 ![]() 近几年,媒体对“抑郁症”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大多数都与自杀联系在一起,因此不少人把抑郁症等同于自杀。然而,这其实是种误解。时至今日,很多人对“抑郁症”还有很多错误认识。正因为这些误区的存在,周围的亲朋好友对病患几乎毫不知情,导致被疾病折磨的人错失了被拯救的最佳时间。抑郁症不是心情不好那么简单,以下4点能帮我们更好地认识抑郁症: -情绪低落不等于抑郁症。 每个人都会经历情绪低落,比如被老板责备、被父母催婚、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为孩子的教育烦恼、与爱人争吵等,都会让心情不好。但这种低落的情绪通常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来缓解,比如看个喜剧电影、吃一顿大餐、与好友聊聊天等,且负面情绪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几天。而抑郁症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低落对生活、工作等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的人甚至无法正常生活,不能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解决,且持续的时间会超过两周。 -抑郁不代表性格软弱。 抑郁症是种实实在在的疾病,就像高血压、心脏病一样。只不过抑郁症缺乏躯体疾病那样的外在表现,因而容易被人误解,甚至将其污名化,认为患抑郁症的人性格软弱、抗压力差、遇到困难想不开。简单来讲,如同缺铁了人就会贫血一样,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患者脑内某些神经递质失衡、异常,患者由此产生的外在表现就是情绪低落、自卑、精力不济、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等。所以,抑郁症有其生物学原因,不一定是性格软弱造成的。 -看起来快乐的人也可能抑郁。 喜剧明星憨豆先生其实就是一个患有抑郁症的真实例子。很多时候,看上去快乐真的只是“看上去”而已。近日,美国西雅图一名无驾驶飞机资格的男子擅自偷偷开动飞机,后机毁人亡。通过他最后与塔台联络员的谈话,不难看出他当时的情绪相当低落,言语里透着绝望、无助和自责。而事后,不论是他周围的同事还是朋友和家人,都回忆说他是个积极、乐观的人,没有人会想到他用如此极端的方式自杀。就像这名男子一样,有些抑郁症患者很擅长掩饰和压抑自己的抑郁情绪,对外表现为积极、乐观,甚至面带微笑,医学上称之为“微笑型抑郁”。所以,千万不要以一个人平时的表现来判断其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因为有些患者非常擅长掩饰、压抑真实的负面情绪,甚至能骗过自己。 -和朋友聊天治不了抑郁症。 就像上面提到的,一时的情绪低落可以通过和亲朋好友聊天来缓解。但患了抑郁症,和亲友聊天倾诉的作用非常微弱。重度抑郁的患者,在被低落的情绪控制的时候,是没有倾诉欲望的。他们不想见人,不想出门,更不要说主动与他人聊天。轻度抑郁症患者虽然可以向他人倾诉负面感受,却没办法真正听取对方的建议。因为抑郁情绪就像一个金钟罩,多好的建议都可能会被这个罩子隔离在外。所以,如果被确诊为抑郁症,就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论是用药还是药物结合心理治疗,都务必要遵从医嘱。 记得,求助于他人并非懦弱的表现! 资料来源:人们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