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4月2日,第12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年自闭症日主题:消除误区、倡导全纳。 因为误区,有人认为孤独症儿童是天才,不需要特殊支持;因为误区,孤独症儿童被拒绝入学。对孤独症人士的误区如此之多,不但成为文明社会的不和谐杂音,而且人为加大孤独症群体融入社会的障碍。孤独症人士的核心症状是社会交流障碍、行为和兴趣刻板狭窄,他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融入社会,而公众的误区使他们融入社会难上加难。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自闭症症状表现 一、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自闭症儿童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自己在地上转圈,喜欢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对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片、儿童电视剧则无兴趣。 二、孤独离群,不与他人建立联系。自闭症儿童喜欢独处,对父母没有依赖性,有些患儿在婴儿时期就有反应,不喜欢别人抱,在别人抱起时会哭闹。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周围发生什么事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不与他人产生目光接触。 三、言语障碍突出。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言语很少,情况严重的甚至没有言语,即使在别人大声呼喊的时候也不做应答。有些虽然可以发声,但是却无法完成情景交流,只能发出简单重复的声音。还有些患儿会表现为说话声音小或者发音不清晰,只有和他熟络的人才能理解他的意思。有些还会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在3-4岁半时出现言语能力突然衰退,失去情景交际能力。 资料来源:新华网
0 Comments
![]() 现代越来越多的孩童、青少年,甚至年轻人抱怨自己的生活愈来愈失控,焦虑、抑郁的情绪暴涨。那么如何从这样的困境中走出来,能够积极地主导人生呢?其实,很多人缺乏人生自主性是从孩童时期就开始了,而父母却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畅销教育书籍《自主性儿童》(Self-Driven Child)中提到:为了孩子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性。许多家长从家庭作业到结交朋友,坚持对孩子大事小事严格控制的教育方式效果并不好。该书作者威廉-斯蒂克斯鲁德(William Stixrud)博士建议家长:停止充当孩子老板或经理的角色,尝试“顾问”一角。 通常,孩子只有感到能够主导自己生活并获得他们想要的人生方向行走动力时,才可真正实现“自主性”。 神经心理学专家斯蒂克斯鲁德在过去三十年中,一直向不同的父母和孩子给予生活心理咨询。很多家庭向他抱怨:“我憎恨家里晚餐后的时间,因为那简直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导火线往往是因为孩子学校的作业,毫无意义的争吵将孩子与家长对立起来。他经常建议家长更换用词:“我能否帮上你的忙?”把自己当成孩子的顾问,尊重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这是自己的作业,自己完成,父母只会在旁协助。 父母可以设立协助的时间如下午6:30到7:30,然后对孩子说:“我不会与你争吵,我很爱你,我不想争吵。这是你的活儿,我相信你可以自己完成,然而我会协助你。”这时,许多家庭表示,家庭气氛瞬间降温。 “放开手”对许多焦虑的家长来说非常困难,他们焦虑孩子的成绩、能否上精英大学、找到好工作等等。他们误解获得成功的途径太狭窄,好像孩子稍有偏离就全军覆没了,其实非然。 斯蒂克斯鲁德说,多种研究显示,孩子上大学和今后在经济上或专业领域的成功与否并不“挂钩”,甚至与孩子今后人生是否获得满足与快乐也毫无关联。他认为家长不惜任何代价让孩子上最精英的大学才有前途的理念是错误的。现实是,我们不能“逼子成龙”,只能逐渐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根据其兴趣选择努力学习的方向。 斯蒂克斯鲁德在自己的孩子读小学时,就做过很多研究:学校成绩与日后成功几乎没有关联。他对孩子说:“我乐意看你的成绩单,但我不看重,我更看重你努力发展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学生,更重要的是努力地成长,拓展人生,如果你想成为运动员或者音乐家,或其它你认为重要的,那么我会更重视你的这些理想,因为这是你自发努力的动力,它将使你获得成功,而仅靠学校成绩并不能。” 斯蒂克斯鲁德的女儿上高中时,他曾对女儿说,如果你的学校成绩拿了C,我将给你一百元的奖励。斯蒂克斯鲁德说,这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成功,一时的挫折并没什么。后来,斯蒂克斯鲁德的女儿获得名牌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同样地,斯蒂克斯鲁德的儿子小学成绩并不理想,甚至难以毕业。斯蒂克斯鲁德采用相同的办法鼓励他。他从不监管他的学校作业,当儿子没做好时,只是给予一些建议和帮助,通常孩子都会接受。他认为应启发孩子如何学习,杜绝社交媒体和电脑游戏,充分利用在家的时间,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后来儿子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成为成功人士。 斯蒂克斯鲁德提到,一位专门研究青少年学习专注动力的科学家瑞德.莱森(Reed Larson)的研究结论是:如果孩子投入到其喜爱的事物中去,就会开发其脑力,提升专注力、活力、动力而且没有压力。所以,给予孩子自主性,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专业和努力学习的方向,给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就可教养出一个快乐的孩子。 资料来源:大纪元 ![]() 为人父母的人都知道,教孩子怎么用餐具、怎样说谢谢,对其成长都很重要,但可能少有人想过,爱在孩子长大成人过程中究竟多重要。为了让孩子快乐健康地生活,寓教于爱很关键;而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也发现,父母对孩子的爱越多,他们的大脑发育得越好。 神经科学研究一直在考察大脑与学习和行为的关联。近年的研究则表明,爱的存在或缺失,是决定孩子大脑能否发育良好的最重要因素。 幼时受到充分关爱的孩子:海马体更大在2012年出版的《国家科学院论文集》(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中,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群学者提出,幼时得到父母充分关爱的孩子,进入学龄之后,比未能得到足够的爱的同龄人海马体要大10%。(研究只针对非抑郁儿童。) 这项研究的对象是92个3至6岁之间的孩子及其父母,研究人员带他们进实验室,录下父母(几乎都是母亲)如何帮助孩子解决一个稍有难度的问题,然后让不认识他们的研究人员估计他们日常培养孩子所花的心力。数年后,用磁共振成像(MRI)测定孩子的海马体大小,发现得到父母特别关爱的孩子,大脑两侧海马体明显更大。 据医学研究,海马体较小的人,罹患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精神疾患的风险更大一些。海马体不但在形成和储存记忆、应对紧张压力方面很关键,也能抑制应激和炎症反应(以免对器官和大脑造成损害),而海马体的增长也与脑容量增长有密切关系。 这项研究的结论是,父母越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其中包括给他们拥抱、亲吻、微笑和无条件的鼓励,活动中带上他们、对他们感兴趣,全家一起休闲,还有各种促其成长的沟通方式),孩子的大脑发育得越好。 “很明显,(父母的)培育对孩子的后天发育具有非常非常大的影响。”此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心理学博士琼安‧鲁比(Joan Luby)如是说。 人类的大脑有汲取爱而获得成长的机制除了食物、水和住房,获得爱与培育可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这二者不仅搭建著孩子未来通往幸福的途径,也是学习生存技能所需。大脑汲取爱而获得成长的能力,或许是造物主让人类凝聚在一起、获得精神文化传承的一种机制。 如果说人类的大脑有汲取爱而获得成长的机制,父母要如何与孩子沟通,才有助于他们全面的发育成长呢? 用爱心和孩子沟通 可全面提升其能力和信心其它研究也表明,和孩子谈论他们的所思所想,可以提高其语言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社会参与感。 心理学家建议,父母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来设法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 不加评判地分享对他们生活中重要事情的观点; ◎ 就他们的感受和他们对话; ◎ 允许他们就难理解的问题提问;以及 ◎ 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建立在沟通基础上的亲情连结,会在孩子的内心种下被认同感和信心,他们也会学到成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看来,爱不但可以改变孩子的大脑、塑造孩子的未来,也将借此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父母们不妨尝试! 资料来源:大纪元 ![]() 根据研究,与同侪相较,患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的孩童似乎也比较容易有书写障碍,像是拼字及文法出现错误。 什么是书写障碍呢? 书写困难(Dysgraphia 或 Agraphia),又称书写障碍,也是一种学习障碍。一种以手写字所产生的学习不利现象,跟阅读能力或是智力障碍无关。 书写障碍者通常还是可以写字,但是缺乏某些精细动作技巧,例如胜任绑鞋带等任务有困难。他们通常也缺乏基础的拼音技巧,例如对于英文字母p、q、b、d,以及中文注音符号的辨识有困难。在书面上作文时经常会写错字。问题会在在幼童时期逐渐接触书写时浮现,可能会出现不合适的字体大小跟空间配置,或者如果没有提醒的状况之下会写错或拼错字。 通常这类的书写障碍可能也会合并其他学习障碍,但不见得会有其他社交或是上课的问题。书写障碍也可能在妥瑞氏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或是如阿斯伯格等自闭症候群发生。 —————————————————————————————————————————————————————————————————————————————————————————————————————-- 专家表示:“对学术成就、社会及行为福祉而言,书写是很重要的技能。”而教师及家长往往忽略书写语言障碍的严重性。如果没有在初期察觉过动儿的书写障碍,并想办法解决,孩子可能成年后都还身受其苦。 书写障碍在罹患过动症的男孩及女孩间较为普遍,将近2/3的过动男孩,有书写障碍,比例远高于非ADHD同侪的1/6。 另外,57%罹患过动症的女孩也有书写障碍,非ADHD同侪则不到10%。 资料来源:大纪元 ![]() 如果孩子经常不吃早饭,那么他正在发育的大脑可能会萎缩,从而影响智力发育。 在相关的研究当中,研究人员调查了亚洲6个国家和地区的家庭,内容包括孩子是否吃早饭,他们大脑发育状况和学习成绩;结果发现,不吃早饭的学生,除了注意力比较差之外,反应也慢。研究人员指出:“如果长期忽略早餐,孩子的脑袋会缩小,即使后来恢复健康饮食,营养充足,但是萎缩的头脑已无法恢复成长,因此他们会变笨。” 针对于此,美国也有专家对学生进行了一项研究,学生到学校后,一些人吃早饭,另外一些不吃,结果发现没吃早饭的学生,对数字的反应能力较差,吃早饭的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更高,尤其在第一堂是数学课的时候,吃早饭的孩子表现比没吃早饭的孩子好得多。 |
Location |
|